|
卯节是中国贵州省水族别具特色的又一传统节日,卯节,水语的音译为偕卯,意译为吃卯。节日的日期是依据水族历法和水族古文字来逐年推算确定,即在水历九、十(阴历五、六月)内的卯日分四批过节。
水历十月,水书称为“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”,而章卯日被称为“最顺利的日子”,是过节的上吉日。过卯节大约前后四天,节前两三天,家家户户清扫庭院,将烟尘扫尽撒放田间,到相当于春节除夕的寅日则宰杀肥猪、备鲜鱼、打豆腐、开窖酒,设丰盛宴席祭祀,村村寨寨敲击铜鼓,以迎四海宾客。节日的高潮是卯日,而最具情趣的娱乐活动便是对歌。
卯节逢分四批欢度,首尾历时50来天。过节地域为三都、荔波交界的水族村落。水族古歌云:“第一卯、水利的卯,第二卯、洞坨的卯,第三卯、水扒水浦卯,第四卯,九阡的卯。九阡大,吃卯殿后。”
四批卯节,前三批在荔波县境内,最隆重的末批在三都县九阡镇。
水族的卯节、端节,与水书和水族历法紧密联系,属互补性的节日。水历是以稻作物候周期为主要依据制定的历法。东汉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释“年”:谷熟也。谷熟举行的庆典为过年。在现代汉语中,“年”的本义早已消失。但是,端节在稻谷成熟的水历年头岁尾两端欢度,而卯节是在夏收夏种稻作中期时段过节,二者正好印证古籍记载。追求人口增殖与粮食生产丰收,是水族先民的头等大事。卯节开放数日“令会男女”,并企盼运用巫术原理,使青牛男女热恋的激情和旺盛的生育能力转嫁到禾苗上,实现人口与物质的双丰收。这便是卯节的深层意蕴。
卯节起源
起源一
相传水族先祖开发三都九阡一带后,受到干旱的严重威胁,只有耀向井水清澈长流,于是,人们来此祈祷祭祀,感动了龙神,井边长出一尊形似少女的石头。人们以为神仙显灵,遂将这尊石头藏于怒腊坡的岩洞中。后石头化为龙女耀向并与勤劳善良的水族小伙阿腊相恋,不料被龙王百般阻挠。万般无奈之下,他们双双殉情,化作石头神以甘露润泽人间,水族地区从此连年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
后人为纪念这对恋人,歌颂其忠贞不渝的爱情,每逢吉日,男女青年登上怒腊坡,相约龙凤井旁,相对而歌,互诉衷肠,天长日久终成盛大歌会。后来龙王派人把石头神偷走了,但未能阻止人们对龙女和阿腊的怀念之情。人们聚会商议,在一个鸡蛋壳上定着十二地支,念咒一番后把鸡蛋煮熟,对着阳光一照,蛋中小鸡嘴影指向“卯”字,正是最为吉利的日子,于是,人们确定每年农历六月的卯日为卯节。
起源二
古代水族的祖公拱登有两个儿子,哥哥被分住到上边的内外套地区,弟弟被分住到下边的九阡地区。原先约定好,丰收后到祖公处团聚庆祝。后来感到相距路远,往来不便,就决定哥哥过端节,弟弟过卯节。时至今日,各地水族基本上是同宗同姓的一同过节。
卯节的前三四天,水家人就像汉族人迎大年一般,开始动手洒扫庭除,打扫卫生,将阳尘撒放稻田里(水家人认为阳尘能杀虫)。寅日为年终除夕,这一天要认真清扫房屋院坝,为祭天敬祖摆上鱼、肉酒、饭等供品,并且要准备丰盛的佳肴款待宾客。这时凡过卯节的村寨,都会敲起铜鼓、皮鼓,或唱起阵阵歌声,入夜不止。
节日之夕,家家笑声朗朗,碰杯之声不绝于耳。铿锵的铜鼓和浑厚的皮鼓声响彻水寨。水家人一边喝着醇香的糯米酒,一边唱着比米酒更香的“姨娘歌”。每个水族寨子都设有“歌堂”,女歌手和伴音姑娘坐在房间里,男歌手与同伴、听众坐堂屋中,欢歌达旦,甚至连绵数昼夜。
卯节那几天,卯坡上人山人海,五颜六色的雨伞像一簇簇花团在涌动。未婚男女青年身着盛装,满心欢喜聚会卯坡上,只要见到称心如意的对象,便尽情地与之歌唱而毫无顾忌。若是女方溜走,几个男青年挽着手臂热情地将其围住,留她唱歌。有的姑娘为察看后生是否有诚意,是否有歌才,还故意溜走以激起对方的挑战。对歌时往往把掩面于花伞中的姑娘围在中央,男女歌手有几位同伴作歌尾衬和的伴唱,每唱完一小段,伴音者就哼起衬和的帮腔调。歌词均为即兴演唱,歌词先是有幸初相识,慕名来拜访之类,接着唱开天辟地造千种万物的古歌,然后唱互倾爱慕的情歌。若情投意合,即可相约成婚。节日夜晚,每个村寨都有几个歌堂,女歌手及伴音姑娘坐在房里,男歌手与同伴及听众围坐堂中,对歌通宵达旦甚至两三昼夜,酣唱不止。卯坡对歌翌日,对歌场所转移到怒腊坡上的耀向井边,这天大多是卯坡对歌胜负难分的佼佼者再度交锋,精英聚对更富情趣。
电话:0851-86822214
传真:0851-86822214
官网:http://www.gzmuseum.com
邮箱:gzsbwg@126.com
|
|